患者男性,56 歲,因 “右上腹疼痛伴黃疸 3 天” 入院。入院檢查顯示,總膽紅素、直接膽紅素明顯升高,腹部 CT 提示膽總管下段結石,伴有膽道擴張。臨床診斷為膽總管結石、梗阻性黃疸。
在十二指腸鏡檢查中,醫(yī)生會發(fā)現患者膽總管開口處有一枚直徑約 1.2cm 的結石,導致膽汁排泄受阻。術中嘗試取石未成功,為解除膽道梗阻、降低膽道壓力,決定放置一次性鼻膽引流管。操作過程如下:通過十二指腸鏡活檢孔道送入導絲,確認導絲進入膽總管上段后,沿導絲推送鼻膽引流管,直至引流管側孔完全位于膽總管內。隨后退出導絲,在 X 線下確認引流管位置正確,固定引流管外端并經鼻腔引出,連接無菌引流袋。術后 24 小時內引流出深綠色膽汁約 300ml,患者腹部疼痛緩解,黃疸逐漸消退。
1.膽道梗阻:如膽總管結石、膽管Ca、胰腺Ca等導致的膽道梗阻,可通過鼻膽引流管引流膽汁,降低膽道壓力,緩解黃疸、腹部疼痛等癥狀。
2.膽道被傳染:急性膽管炎患者,放置鼻膽引流管可引流出被被傳染的膽汁,控制炎癥,避免病情惡化。
3.術后膽道引流:膽道手術后,如膽總管切開取石術、膽腸吻合術等,放置鼻膽引流管可引流殘余膽汁,防止膽漏、膽道狹窄等并發(fā)癥。
4.膽道造影:可通過鼻膽引流管注入造影劑,進行膽道造影,了解膽道內情況,為后續(xù)診療提供依據。禁忌癥1.嚴重凝血功能障礙: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,如血小板減少、凝血因子缺乏等,放置鼻膽引流管可能導致膽道出血,加重病情。
2.膽道嚴重狹窄或梗阻無法通過導絲:若膽道狹窄或梗阻嚴重,導絲無法通過,則無法放置鼻膽引流管。
3.上消化道急性穿孔:上消化道急性穿孔患者,放置鼻膽引流管可能導致穿孔部位病情加重,引發(fā)腹膜炎等嚴重并發(fā)癥。
4.患者不配合:由于放置鼻膽引流管需要患者配合,若患者無法配合操作,可能導致操作失敗或出現意外情況。
1.引流管護理:保持引流管通暢,避免扭曲、折疊、受壓。定期觀察引流液的顏色、性質和量,若引流液出現異常(如顏色變淺、量突然減少或增多、出現血性液體等),應及時通知醫(yī)生。
2.固定管理:妥善固定引流管,防止掉落。記錄引流管外露長度,定期檢查固定情況,若發(fā)現固定松動,應及時重新固定。
3.口腔和鼻腔護理:每日清潔患者口腔和鼻腔,保持衛(wèi)生。對于經鼻腔引出的引流管,可在鼻腔內涂抹潤滑劑,減少引流管對鼻腔黏膜的刺激。
4.預防被傳染: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,定期更換引流袋,更換時消毒引流管接口。觀察患者是否出現發(fā)熱、寒戰(zhàn)等被傳染癥狀,如有異常及時處理。
5.活動指導:指導患者在活動時注意保護引流管,避免劇烈運動,防止引流管脫落或移位。
6.拔管時機:根據患者病情和引流情況,在醫(yī)生指導下決定拔管時機。拔管前應進行膽道造影,確認膽道通暢后方可拔管。拔管過程中動作輕柔,避免損傷膽道黏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