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火花機加工誤差來源:電火花機的加工誤差主要來源于電極損耗、放電間隙變化、機床精度和外界干擾等。電極損耗是加工誤差的主要來源之一,電極在放電過程中會逐漸損耗,導致加工尺寸與設計尺寸不符;放電間隙的大小和穩(wěn)定性會影響加工精度,間隙過大或過小都會產生誤差;機床的機械精度和數(shù)控系統(tǒng)的控制精度也會導致加工誤差;外界干擾,如電源波動、振動和溫度變化等,也會影響加工精度。為減少加工誤差,需采取相應的措施,如采用電極損耗補償技術、穩(wěn)定放電間隙、提高機床精度和優(yōu)化加工環(huán)境等。電火花機的環(huán)保工作液,可循環(huán)凈化,減少廢液排放。中山高精密放電火花機加工
火花機的安全操作規(guī)程與防護措施:火花機操作需嚴格遵循安全規(guī)范:操作人員必須佩戴絕緣手套(耐電壓≥500V)、護目鏡(防飛濺)和防靜電服;工作區(qū)域配備滅火器材(針對煤油工作液),保持通風(換氣次數(shù)≥10 次 / 小時);設備接地電阻需≤4Ω,防止觸電風險。加工前需檢查:電極與工件的絕緣性(電阻≥1MΩ)、工作液液位(覆蓋加工區(qū)域 50mm 以上)、急停按鈕功能。針對石墨電極加工,需開啟除塵系統(tǒng)(風量≥200m3/h),避免吸入石墨粉塵導致肺部損傷。廣州電火花機廠家電火花機的低損耗加工模式,電極壽命延長 30% 以上。
陶瓷模具(如氧化鋁陶瓷)的火花機加工需采用 “電火花磨削” 工藝,其特殊性在于:電極選用銅鎢合金(耐磨性好),工作液采用陶瓷加工液(含氧化鋁微粒);加工參數(shù)采用低電流(≤5A)、高頻率(5000Hz),通過 “微放電” 逐步去除材料,效率達 50mm3/min;需配合超聲振動(頻率 20kHz)輔助排屑,避免陶瓷粉末堵塞放電間隙。在陶瓷插芯模具加工中,該工藝可實現(xiàn) φ2.5mm 孔的圓度誤差≤0.001mm,孔徑公差 ±0.002mm,滿足光纖連接器的精密對接要求。
微型火花機針對 0.1-10mm 尺寸的微型模具(如醫(yī)療針頭模具),其加工精度可達 ±0.0005mm。配置包括:納米級進給系統(tǒng)(小步距 0.01μm)、直徑 0.1mm 超細電極(鎢鋼材質)、光學對位系統(tǒng)(放大倍數(shù) 50-200 倍)。加工時采用 “分層遞進” 策略:每層去除 0.5μm 材料,通過 CCD 實時監(jiān)測電極位置,確保微型孔(直徑 0.2mm)的圓度誤差≤0.001mm。在微電子封裝模具加工中,該設備可加工間距 0.05mm 的微型凸臺,側壁傾斜度≤0.5°,滿足芯片引腳的精密成型需求。電火花機的加工日志記錄,便于質量追溯與工藝優(yōu)化。
工作液在火花機加工中扮演著多重關鍵角色。首先,它作為放電介質,只有在合適的工作液中,兩極間的脈沖放電才能穩(wěn)定發(fā)生,實現(xiàn)對工件的蝕除加工。其次,工作液具有冷卻作用,能迅速帶走放電瞬間產生的大量熱量,避免工件和電極因過熱而產生變形或損壞,確保加工過程的穩(wěn)定性和精度。再者,工作液還承擔著排屑功能,將放電過程中產生的金屬碎屑及時沖走,防止碎屑在放電間隙堆積,影響后續(xù)放電效果和加工質量。在工作液的選擇上,需綜合考慮多種因素。對于一般的火花機加工,煤油是較為常用的工作液,其粘度較低,有利于排屑,閃點較高,安全性好,且性能穩(wěn)定,能滿足大多數(shù)常規(guī)加工需求。在一些對加工表面質量要求極高的場合,如鏡面火花機加工,去離子水可能是更好的選擇,因為其純凈度高,能減少雜質對加工表面的污染,有助于獲得更光滑的表面。此外,乳化液也在部分情況下應用,它兼具潤滑和冷卻性能,可根據(jù)具體加工材料和工藝要求進行合理選用。電火花機采用浸油加工模式,有效抑制放電拉弧現(xiàn)象。珠海鏡面火花機定制
電火花機的加工區(qū)域防護門,防止工作液飛濺,保障安全。中山高精密放電火花機加工
電火花機的組成部分:電火花機主要由主機、脈沖電源、伺服進給系統(tǒng)、工作液循環(huán)系統(tǒng)和控制系統(tǒng)等部分組成。主機包括床身、立柱、工作臺及主軸頭等,為加工提供機械支撐和運動導向;脈沖電源是電火花機的能量源,負責產生高頻脈沖電壓;伺服進給系統(tǒng)控制電極相對于工件的進給速度和位置,確保加工精度;工作液循環(huán)系統(tǒng)用于輸送和過濾工作液,帶走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碎屑和熱量;控制系統(tǒng)則協(xié)調各部分的工作,實現(xiàn)加工參數(shù)的設定和加工過程的自動化控制。各部分相互配合,共同完成精密的電火花加工。中山高精密放電火花機加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