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的制造工藝
制泥工序:人工將陶泥用鐵錘敲碎至雞蛋大小的塊狀,再利用機器打磨成粉狀,淘洗,除去雜質(zhì),沉淀后制成磚狀的泥塊。然后再用水調(diào)和泥塊,去掉渣質(zhì),用雙手搓揉,或用腳踩踏,把泥團中的空氣擠壓出來,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勻。
起坯起形工序:將泥團放于轆轤車的利桶上,轉(zhuǎn)動車盤,用刀旋削,使坯體厚度適當(dāng),表里光潔,這是一道技術(shù)要求很高的工序。 也稱“修坯”或“旋坯”,最后確定器物形狀的關(guān)鍵環(huán)節(jié),并使器物表面光潔、形體連貫、規(guī)整一致。
干坯工序:將加工成型后的坯體擺放通風(fēng)干燥處涼曬。
貼花刻字工序:用竹、骨或鐵制的刀具在已干的坯體上刻畫出花紋。
施釉工序:普通圓器采用醮釉或蕩釉,琢器或大型圓器用吹釉,大部分陶瓷制品均需經(jīng)施釉后才能進窯燒造。施釉工藝看似簡單,卻是極為重要和較難掌握的一道工序,要做到坯體各部分的釉層均勻一致,厚薄適當(dāng),還要關(guān)注到各種釉的不同流動性,并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燒制工序:把陶瓷制品裝入匣缽,匣是陶瓷制品焙燒的容器,以耐火材料制成,作用是防止瓷坯與窯火直接接觸,避免污染,尤其對白瓷燒造最為有利。燒窯時間過程約一晝夜,溫度在1350度左右。
出窯工序:經(jīng)過幾天的燒煉,窯內(nèi)的瓷坯已變成了精美瓷器。
檢查工序:出窯檢查、外觀檢查、試水檢查、試壓檢查、敲擊檢查,“五檢查”確保酒缸酒壇外觀精美,無損傷,無滲無漏。